发布时间:2022年11月04日 11:11:12
作者:星辰
来源:星光美文网
编者按:新的历史时期,乡村振兴上升到中央战略层面。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,20字方针令青山绿水间焕发勃勃生机。第一财经携手碧桂园,在全国多地乡村走访,记录下那些返乡创业的人们。他们的归来,令乡村繁华再现。
连江畔青山坳里的鱼咀村,最美不过江上夕阳。冬日傍晚,开阔的碧色平静水面上,一轮暖阳缓缓下行,远处山峦浓淡相宜,令人沉醉。948年前的北宋熙宁四年,刚到任的���(即后来的���)县尉米芾,应该也被这江畔美景打动,继而绘下不落凡俗名垂后世的米氏云山,并写出了更加飘逸狂放的书法吧。米芾在任上两年,“职事修举,教化兴行”。据英德县志记载,当地祭祀米芾的祠庙有三处,其中米芾祠两处。
自广州一路向北,两个小时通畅的车程后即可抵达如今隶属于英德市��舱虻挠憔状濉W呓�精心规划设计的村落,依次经过书吧、咖啡吧、粗糙但颇有乡土美感的毛石头墙民宿,这是不久前完成改造更新的区域。不远处,就是保留着古码头和古街古铺的江边区域,米芾塑像也静静地站在那里,凝望着一江碧水千年不停息奔腾向南。古码头旁,有几幢正在施工中的建筑,墙面以甜瓜大小的卵石为饰,同样是本地传统风格,这是鱼咀文旅项目的二期工程,这几幢建筑也将作为民宿使用。古码头一侧,神似鱼头的鱼咀石,矗立在江畔,天然形成的空洞恰似鱼眼,看尽繁华与没落。
先有鱼咀,后有��玻�再有英德。
鱼咀的宁静与萧索并非历史上的常态。自汉代到唐代,它作为县治的时间长达800余年,作为商贸水路码头也繁盛多年。筑于公元26年,由岭南通往长安的要道之一西京古道,起点即在鱼咀。临近开阔江面的一条鱼咀古街,如今人去屋空,但早年商铺云集的样貌仍依稀可见。住宅和店铺的界碑、古井等保留下来,无声地诉说昔日繁华。随着陆路交通逐渐取代水路运输,鱼咀失去了商贸中转站的地位。受山洪和江水上涨影响,鱼咀村大片耕地和部分民居连年遭遇水害侵袭,农业与民生更显凋敝。
上世纪90年代,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讨生活,继而更多居民迁到镇上和外地。到2018年,拥有2000多名居民的鱼咀村,留下的仅有若干老人和留守儿童,大约30人。村庄土地荒芜,诸业不兴,成为全国普遍且越来越多的空心村庄之一,似乎已经难逃消亡的结局。
从“冬瓜大王”到“老村长”
2017年,在外经商19年的鱼咀村村民廖志其回到了鱼咀村。人生中的这一次急转弯,源于他得到的一则消息――在英德扶贫多年的碧桂园,要到鱼咀村帮助建设美丽乡村。廖志其预感到,自己的家乡“有了一次复兴的机会”。
廖志其人称冬瓜大王,经过多年苦心经营,把生意做到了全国各地。1998年起,他在海南、广东、湖南、湖北、河南、河北等地一条线收购冬瓜销售,与各地农民和客户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和深厚的情谊。从种植到收购再到销售,廖氏父子打造了一条产业链。
碧桂园的乡村扶贫,找到了一批廖志其这样德高望重的“老村长”合作,他们被统一招录为碧桂园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工作队的编外“公益岗位人员”,担任“脱贫攻坚服务队队长”兼碧桂园一线扶贫项目部党支部副书记,助力扶贫。老村长们擅长与村民沟通以及协调各方关系,对扶贫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。从“冬瓜大王”到返乡参与家乡振兴的“老村长”,其叔的心愿是“将整个鱼咀建设好,村民有钱收,关键要大家好”。
各方协力,2018年3月16日,鱼咀古城文旅项目正式启动。��舱蛘�府、碧桂园集团的碧乡农业公司、鱼咀村委会及鱼咀村民理事会联合成立旅游公司,共同运营项目。党委政府以服务入股,占股一成;广物集团支持村委投入资金,占股二成;碧乡以项目前期建设入股,占股三成,鱼咀村民理事会以房屋及土地入股,占股四成。项目盈利后按比例分红,优先解决贫困户脱贫问题,实现利润再分配。
民宿是文旅项目的重头戏,为保持传统建筑风格,在毛石墙砌筑工程中,其叔请来当地老一辈工匠指导,组建了毛石墙砌筑队伍,加班加点工作。一期工程中,仅施工即为村里带来100万元收入。
目前,文旅项目的二期工程已经进入了收尾阶段,民宿和山坡上全竹结构、面积达上千平方米的农家乐,均将在4月建成。尚未启动的包括鱼咀古街在内的三期工程,因为涉及文化遗产和风貌保护,更加复杂,工程方案要非常严谨。“三期位于江边,是我们鱼咀的亮点,做起来也是很漂亮的,过年了年轻人都回来了,跟他们也聊一聊。”年前,其叔已经去了古街房主们家里四五次,“大家不能那么死板,你做你的,我做我的,是没有效果的,肯定要有整体的运作。”古街上14户人家的老宅要作为整体发展,很不容易搞定。
空心村繁华再现:电光草龙鱼水潆洄
上一篇:恒顺众�N“地雷阵”始于股权激励 高管杠杆增持酿崩盘之虞
| 网站地图
星光美文网版权所有